2024-09-09 13:50
新华社巴黎9月7日电(记者马思嘉、张薇)第17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法国巴黎落幕。11天里,来自约160个国家和地区的4400名运动员,代表全世界13亿残障人士,在英雄的舞台展现了人类最不屈的灵魂。
他们身处黑暗,却能克服恐惧全力冲向终点,或在声音的世界迅速截断、进攻;他们肢体残缺,却能用头撞出世界纪录、用脚射出十环……身体的极限被不断突破,新的世界纪录每日都在诞生。
9月7日,中国队球员王亚男(中)在巴黎残奥会女子坐式排球决赛中。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
那些让人深深震撼、热泪盈眶的瞬间,无疑是在向全世界宣告:残缺并不可怕,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。
“我站在这里,就是想让大家看到,只要有梦想、有方向,然后去努力,我们都会被看见,我们都可以闪闪发光。”本届残奥会,19岁的“飞鱼”蒋裕燕斩获7枚金牌,登顶运动员金牌榜。面对满场欢呼和掌声,她笑容自信灿烂,让人忽视了她在车祸中失去的右臂和右腿。
9月6日,蒋裕燕在比赛中。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
失去双臂的“涡轮增压小马达”郭金城,游50米几乎全程不换气,并用头全力撞向终点池壁,让网友“隔着屏幕感受到了痛”。“我也想代表我们的残疾人朋友为国争光,所以就想尽力发挥,争取多拿几块金牌。”这名“00后”小伙不愿多谈自己克服的疼痛,总是一脸笑容。
身体残疾,但为了身后的祖国,他们克服万难、全力战斗。赛场上,我们看到太多运动员面对国旗眼含热泪、目光坚毅的瞬间,并一次次为之动容。
9月6日,郭金城在打破世界纪录后庆祝。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
截至7日晚,中国运动员拿下94金73银49铜,实现“断层式第一”。2004年雅典残奥会,中国代表团历史性首次高居金牌榜与奖牌榜头名,此后的历届夏季残奥会,中国代表团从未让金牌榜榜首位置旁落。
健全人难以想象,他们要走多远的路,才能登顶这四年一次的残奥舞台。当被问到“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”,答案五花八门,“毅力”“享受孤独”“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”;但对于“运动带给了你什么”,答案又几乎出奇一致:“它让我更自信,看见更大的世界,看见残疾人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、为国争光。”
巴黎残奥会开幕式,传达的一大理念就是“运动与创造”对残健融合的助力作用。
8月28日,火炬手热雷米亚(中)在巴黎残奥会开幕式上传递火炬。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
此外,这次开幕式的主题是“矛盾”——在残奥会舞台,他们令人震撼的表现让他们高度“被看见”;但在日常生活中,他们往往“不被看见”,他们的需求也容易被忽视。
我国约有8500万残障人士,几乎相当于每16人中就有1名残障人士。或许会有人感到震惊: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少看到残疾人?
已经“走出来”的运动员解答了这一疑惑:“很多人残疾后不自信、不敢走出家门。有些残疾人也想出来走一走、看一看,但确实不太方便,也不想给别人添麻烦。”
这种“不方便”体现在许多方面。我们虽然到处有盲道,却往往被自行车、电动车等占用;公交车、出租车等交通工具,鲜少配备无障碍设施,给出行造成困难;虽然残疾人完全可以通过训练做到健全人能做到的事,但升学、就业渠道还是相对狭窄和闭塞;社会看待残疾人往往是“同情”,但其实他们更希望被平等对待……
9月7日,中国队选手邹绪凤(右)与乌克兰队选手纳塔利娅在巴黎残奥会女子重剑团体赛决赛中。新华社记者 张豪夫 摄
残奥会是促进一个城市为无障碍设施投入的绝佳契机。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安德鲁·帕森斯表示,2008年北京残奥会在这方面树立了标杆,如今巴黎也在为无障碍出行大力投入,地面公共交通已基本实现无障碍,并计划让巴黎的地铁同样实现无障碍。
残疾人运动员们则更希望,这份残奥遗产可以常态化,真正惠及他们身后的13亿人。